记得之前主管说希望我能以新人的视角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来解决目前业务痛点。但我一直很困惑、或者说是拿这些话当耳旁风。因为对我来说,了解这个业务已经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了,入职了七个月,我对这个链路的了解还是非常的片面,我只针对我所做的需求来开展工作,于是我的关注点也只在于这个系统的某几个小节点;我的工作方式,也只是将几个常用库表、缓存验来验去,并且复刻现有的低效但难以迁移翻新的质量保障手段。但是因为我缺乏总结,每次都在几个不同的数据源中切换,所以我以为我一直在持续地接收新的知识。可是!我忽然发现,我哪里有啊!我其实早已经陷入了工作的重蹈覆辙,只是至今都没找到规律,没有总结出自己的体系,还天真地以为我的工作内容是多么丰富!如果现在叫我去面试,我想我能说的不过是这个业务模模糊糊的校验操作,原来我根本没有主动吸取新知识!我就是在慢性接受这样重复没有意义的事!
可是今天我发现我对这个业务的众多细节都有疑问,只是我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瞬间的思考、没有去解决这些瞬间的问题。如果我能做到,是不是就会提出一些新的东西呢。我想起我每天都会问我的导师一大堆问题,刚开始全部关于系统操作,但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问的大多都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实现方式有什么区别? 这个不好用的东西为什么不废弃?她不能解答我的时候,这些宝贵的想法就这样慢慢沉寂了。。。。为什么我没有自己去想办法呢? 原来我真的会有新的不一样的想法,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无尽的好奇,如果我能解决这些痛点,我的工作才算有意义啊。
那牵制我行动的问题在于首先是我不相信我有能力去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事。可是解决问题是不是不能只看个人能力呢?还有想法、行动力。而且对业务的了解并不需要靠大量的时间来追平,这完全可以靠个人的学习总结快速达成,所以至少在这方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行动呢。第二个问题是,我在不自觉地要变得和别人一样。对新人来说,工作内容会更加固定,虽然大家都很用心地把这些重复做得完善,可是没有人要做什么新的改变,所以我想,我就应该这样,像他们一样就很好很厉害了。可是,如果我清楚地知道我该做什么,怎么能沉默呢。我业务的自动化保障已经有很多弊端了,手工构造数据再验证的过程也十分繁琐,我的计划-监控-上线-盘点过程更是十分低效且被动……第三个问题是,我没有重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我提出的东西是幼稚的,也是多余的、不好完成的,可是我去了解到底该从哪里入手、该怎么做、难点在哪里了吗?即使我真的没有办法凭一己之力作出任何微弱的成效,那我是不是也该有个思考的过程呢? 如果我提出了,那我该怎么样让别人愿意接受我的想法呢?是不是应该先输出一些东西,比如我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对技术的构想、对实现的路径……可我一直在平庸地、慌乱地接受四面八方的输入。
有好多可以做的事啊,我总得做点什么才算有点收获吧,我怎么一直在别人提出的规范上兜兜转转呢。记录一下,希望年终回看这篇日记时我已经做出了很棒的结果。